雅萬高鐵試驗運行成功!央企“國家隊”合力打造“一帶一路”旗艦項目
當地時間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巴厘島同印尼總統佐科共同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并觀看兩國合作成果展示視頻。
雅萬高鐵是兩國元首親自推動的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建設項目,也是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鐵。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尼的時候,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明年將迎來“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雅萬高鐵即將建成通車標志著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重要收獲期,具有里程碑意義。
雅萬高鐵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旅游名城萬隆,全長142.3公里,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于2018年6月全面開工建設。通車后雅加達和萬隆之間的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一圖了解雅萬高鐵發展歷程↓↓↓

作為我國首次出口國外的高速動車組,雅萬高鐵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
中國標準+量身定制
中國高鐵列車跨海逐夢
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和此次試驗所使用的綜合檢測列車,由中國中車旗下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設計制造。
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

列車采用中國標準為雅萬高鐵量身打造,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4動4拖8輛編組,依托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先進成熟技術,適應印尼當地運行環境和線路條件,融合印尼本土文化,進行適應性改進,具有技術先進、安全智能、環境適應力強、本土特色鮮明等特點。

動車組外觀整體呈流線型,車身采用銀、紅相間的配色,銀色極具現代工業質感,代表先進“科技”,紅色取自印尼“國旗紅”,寓意“繁榮昌盛”。在車頭前臉和車廂連接處,噴繪了不同深淺的紅色多邊形圖案,仿自印尼國寶級動物“科莫多龍”的紋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針對印尼當地氣候和線路條件,動車組專門進行了適應性設計優化,可更好適應印尼熱帶沿海常年高溫、高濕、高鹽的氣候環境,更自如地應對當地復雜坡道條件。
高速綜合檢測列車采用黃色涂裝,以雅萬高鐵運營動車組為基礎,集成了線路軌道、接觸網、通信信號等檢測功能,被稱為“高鐵醫生”,將用于承擔雅萬高鐵綜合檢測任務,為雅萬高鐵安全運營提供重要的試驗檢測技術支撐。

雅萬高鐵中直接向高速列車供電的接觸網系統,采用由中國中鐵電氣化局自主生產的“簡統化”接觸網裝備,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接觸網。
目前,雅萬高鐵全部12列動車組——11列運營動車組和1列綜合檢測列車均已在青島完成生產制造。首批1組高速動車組和1組綜合檢測列車已于當地時間9月1日晚從中國青島港正式抵達印尼雅加達港,剩余車輛計劃在2023年初之前分批發運。
列控車載設備是高鐵列車的“大腦”,是實現高鐵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運行的核心控制設備,是世界鐵路科技競爭的核心焦點。CTCS-3級列控車載設備滿足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最小追蹤間隔3分鐘的運營要求,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車載設備。中國通號為雅萬高鐵提供自主化CTCS-3級列控車載設備(CTCS3-400T),實現了中國高鐵列控標準、技術及核心裝備“走出去”,有力保障了雅萬高鐵建設。

中國通號CTCS3—400T車載設備
該設備也是我國首個完成技術創新、產品研制及現場試用的自主化C3車載設備,試用期間曾創下全年無故障的應用記錄。
攻堅克難、匠心筑夢
中國建路、橋、隧、站閃耀高鐵沿線
雅萬高鐵全長142公里,中國電建承擔85.046公里線下工程和全線鋪軌工程。面對復雜多變的建設環境,中國電建直面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履約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目前,雅萬高鐵路基、車站土建工程完成量均在92%以上,全線轉入無砟軌道板鋪設工序。
雅萬高鐵全線共設3座梁場,負責整個榀箱梁預制及架設任務,其中1號和2號梁場由中國電建承擔施工任務,4號梁場由中國中鐵承建。
1號梁場是中國高鐵海外最大制梁場,2號梁場是全線首家高質量通過認證的制梁場。2022年10月16日,2座梁場全面完成了全線架梁工程。
4號梁場承擔雅萬高鐵1066榀箱梁預制和架設任務,為雅萬高鐵全線3個梁場中規模最大、箱梁預制架設榀數最多、標準化程度最高的梁場。同時,四號制梁場是中國高鐵“海外第一梁”的誕生地,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首座海外“智慧梁場”。
由中國中鐵四局承建的雅萬高鐵4號梁場
雅萬高鐵全線共有13條隧道,中國電建承建了其中1號、2號、3號、4號和DK81隧道。其中,2號隧道是雅萬高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個隧道。由于位于丘陵地帶,雨量豐沛,施工中總共出現了20多次泥土沉降和變形,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項目部多方調集專業施工人員和機械進場作業,優化施工組織,創新工藝工法,1061名中印尼員工歷經39個多月的日夜奮戰,最終順利打通2號隧道。
1號隧道全長1885米,最大埋深26米,是整個項目建設的“咽喉”工程。該隧道掘進采用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刀盤直徑13.19米,是當時東南亞地區最大直徑的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

6號隧道全長4478米,是全線最長的一座隧道。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區,地質為早期火山噴發堆積而成的黏土、泥巖、火山角礫巖,隧道內地下水位高,隧道上方長距離穿越淺埋層,施工難度較大。中國中鐵采取超前地質預報、增設鎖腳、邊墻注漿等多種工法,保證施工進度和施工安全。2022年2月18日,6號隧道順利貫通。
在6號隧道可以看到,隧道內及附近路段已經鋪設了無砟軌道,這種無砟軌道就是采用中國自主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Ⅲ型軌道板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等優點,近年來,中國的鄭徐、京沈、贛深等高鐵建設中都使用這種軌道板。
全線施工風險最高的隧道——10號隧道,全長1230米。隧道地表主要分布為水稻田,出口為村鎮,最大埋深37米。隧道在進口段下穿曲線半徑僅200米的既有運營鐵路,下穿段埋深淺、圍巖差,隧道洞身為軟弱圍巖,且水量豐富,施工極易引起路基沉降,對既有鐵路運營安全帶來風險。中國中鐵采用精密監控量測、縱橫抬梁加固、地表注漿止水等技術工藝,確保了施工進度及安全。2021年8月6日,雅萬高鐵10號隧道順利貫通。

10號隧道
由中國中鐵承建的德卡魯爾車站是雅萬高速鐵路終點站,也是本次G20峰會期間通車的始發地。
德卡魯爾車站位于西爪哇省萬隆市德卡魯爾鎮,站房建筑面積為1.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00人同時候車,高峰每小時發送量為3200人。德卡魯爾站周圍群山環繞,河流蜿蜒,其設計理念遵循“山水相融,自然之美”主題,將當地自然風光的曲線之美運用在車站建筑中,凸顯自然靈動之美。建筑立面采用高低錯落曲線設計,似山巒疊翠,與周圍群山形成呼應。立面材料采用大面積玻璃幕墻和鋁板幕墻,似水波粼粼,與周邊村落交相呼應。從車站出發,可便捷前往萬隆市區亞非會議紀念館、萬隆動物園等著名景點。
友誼象征、共同驕傲
雅萬高鐵見證中印尼真誠情誼
雅萬高鐵建成后,雅加達到萬隆的出行時間將由原來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對助力印尼經濟社會發展、深化中國和印尼兩國合作、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雅萬高鐵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央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把“高質量建好雅萬高鐵項目”的宗旨落到實處,切實為當地人民提供幫助、解決困難,以實際行動帶動當地社會、民生與經濟發展,贏得當地政府、機構、媒體和民眾的信賴與支持,充分彰顯了央企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擔當。
中國中鐵四局雅萬高鐵項目部員工給周邊村民修建村道
中國中鐵印尼雅萬項目部在施工中注重培養印尼當地技能人才
中國中鐵雅萬高鐵項目部慰問當地孤兒院

中國電建雅萬高鐵項目為當地村民維修道路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給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雅萬高鐵項目帶來巨大挑戰?!拔覀儚膰鴥冗\送來大量的藥品,對所有中外員工一視同仁,所有藥品免費發放,并采取相對的閉環管理?!敝需F印尼雅萬高鐵項目經理部總經理王坤說,除了藥品,他們還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給工程所在地的醫院和社區,期待雅萬高鐵能真正踐行“生命共同體”理念,和印尼民眾共抗疫情?!翱梢哉f,在雅萬高鐵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的抗疫工作打完上半場打下半場,打完下半場又打加時賽,最終保證了全線的正常施工,也保障了上萬名中國員工和當地員工的健康安全?!彼f,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確??刂乒こ毯椭仉y點工程穩健進行,“雅萬高鐵沒有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停工一天”。
雅萬高鐵是“一帶一路”倡議和
中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一條高鐵,一線情牽
雅萬高鐵不僅將縮短
雅加達和萬隆之間的出行時間
更將拉近“一帶一路”各國人民
心與心的距離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一帶一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了多少錢?2020-09-21
- 【一帶一路】讓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走進埃塞俄比亞2020-09-29
- “一帶一路”對接菲律賓建設計劃,11個中菲政府間合作項目已完成2021-03-04
- 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于“一帶一路”有何重要意義?2021-05-13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5.29—6.4)2021-06-03
- 疫情之后,“一帶一路”項目合作模式有何新變化?2021-06-03